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关于全面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质量的建议》(第1431564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03日
  • 编辑:辽宁省民政厅管理员
  • 来源:厅办公室

梁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全面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质量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省民政厅会同省直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政策体系不断健全。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先后出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643)、《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辽民发〔201970号)、《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辽民发〔20244号)、《辽宁省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辽民发〔202510号)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健全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开展精神素养提升、监护提质、精准帮扶、安全防护、固本强基五大行动;制定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基础清单,围绕教育、医疗、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完善公共服务措施,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关爱服务持续深化。一是加强基层建设。省委社会工作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我省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以及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指导村(社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全面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质量,将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充分运用村(社区)宣传栏、广播等方式开展宣传普及。在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全省志愿服务工作中,加强对涉及农村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工作支持。二是开展品牌活动。省民政厅以实施“辽蕾计划”项目试点为抓手,组织各地民政部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为农村留守困境儿童提供家庭监护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服务、安全防护教育、法律援助、社会融入、社会宣传、资源链接等社会服务。项目实施一年来共走访排查出困境儿童14096人;日常关爱儿童7040人;节日慰问儿童4356人;为7595名困境儿童解决了实际困难,服务儿童26313人次;儿童个案管理692人;开展儿童集体活动592场;儿童社会宣传活动826场,覆盖人群18013人;参与社工人数1037人次;参与志愿者12778人次;链接各类社会资源143类;培育儿童类社会组织36家。省妇联联合多部门开展白海豚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招募白海豚爱心妈妈”23943人,完成精准结对22677对,建立127白海豚爱心妈妈联盟示范工作站。省关工委开展五老关爱下一代工程,着力构建涵盖生活帮扶、情感关怀、心理疏导、社会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内容的关心下一代关爱服务体系。积极动员引导广大五老用雷锋精神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围绕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深入广大中小学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讲活动,为辽宁振兴发展培育一代新人。家校社同向发力省妇联省教育厅、省精神文明办线上线下开展敲黑板:辽宁校长家教课堂开课了活动5场,受益家长儿童164万人次,进一步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长和白海豚爱心妈妈开展家庭教育、儿童安全培训100场,提升广大家长科学家教理念和方式方法,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家庭教育阵地开展家风巡讲60场,大力弘扬好家风,推动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省关工委省教育厅等单位统筹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完善共育课程资源建设,依托家长学校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向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普及协同育人的理念和方法,增强协同育人共识。

  (三)部门联动巩固加强。2024年,我省成立了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工作小组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统筹协调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工作。通过协调机制,压紧压实责任,切各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相互协作,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在全省推进幸福新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组织推进幸福新社区建设的工作方案》,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支持社区发展托育服务,开展学龄儿童课后托管和寒暑假集中看护会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定期组织开展学生志愿服务和实践体验活动,推动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会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指导和组织教师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志愿服务,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工作新模式,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省妇联、省法院、省教育厅等部门常态化开展寒暑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参与活动志愿者57765人,开展活动9290次,慰问27171名儿童,结对帮扶流动留守、困境儿童15172人,225112名家长儿童受益。省妇联联合团省委、省教育厅、省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举办少年儿童心向党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晚会。省关工委联合省委政法委等八部门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协助政法系统加快实现防治青少年违法犯罪。

  二、积极推进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

  下一步,省民政厅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辽视察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持续深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

  (一)完善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发挥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工作小组职能,完善困境儿童权益保障政策、标准,健全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依托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儿童做好临时监护、长期监护。支持、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服务。积极开展寒暑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联合相关单位,为留守儿童提供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培训,关怀探访特殊群体,给予温暖关爱。

  (二)推进家庭教育指导。依托向阳花学堂等阵地,面向白海豚爱心妈妈和结对儿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咨询服务。开展百场家教、儿童安全培训,提升家长教育理念和儿童安全意识。持续推进向阳花学堂扩面建设,实现县级全覆盖,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课外学习和活动场所。推动完善社会家庭教育服务体系,重点关注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特殊家庭儿童。留守儿童家长要定期与子女保持联系,给予关心关爱,及时将委托照护情况书面告知子女所在学校和实际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三)做好控辍保学保障。持续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强化省市统筹,落实县级主体责任,把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作为重点排查和监测对象,准确掌握特殊群体学生就学情况,指导各地核实、完善控辍保学台账,确保工作要求落实落小落细,切实加强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形成常态化抓好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完善本地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入学保障工作,加强关爱帮扶和教育资助,确保应入尽入。

  (四)促进农民返乡就业。积极为脱贫人口创造更多家门口就业机会,推进就近就地务工就业,围绕乡村产业提质升级,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吸纳脱贫人口就业增收,引导脱贫群众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支持返乡入乡农民通过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创业,为脱贫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