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关于推进辽宁省旅居养老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431072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1日
- 编辑:辽宁省民政厅管理员
- 来源:厅办公室
张远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辽宁省旅居养老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综合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24年,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29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1.17%,老龄化率较2023年显著提升。旅居养老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的重要实践,不仅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养老选择,更可以通过“旅”与“养”的有机融合,推动养老服务从单一保障向品质化、个性化升级,为新时代养老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您提出的关于推进辽宁省旅居养老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对我省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全省各级各相关部门在各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力推进我省旅居养老高质量发展,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推进行业融合,创新服务渠道。省民政厅持续推进旅居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一是推动发展“行业+养老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开展省际旅居养老合作,制定旅居养老地方、团体标准,发布旅居养老服务机构推荐目录,开发旅居养老、家庭同游等产品和线路。省养老服务业联合会与20余省相关协会建立旅居养老合作关系,共享资源,推送服务,为老年人在辽旅居养老提供了多样选择。目前,我省400余家养老服务机构已经开展旅居养老服务。二是创制推介养老服务新渠道。发挥我省区域优势,充分利用森林、温泉、海滨等自然环境资源,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2023年以来,省级连续举办两届“牡丹赋能”养老服务主题活动,搭建起推介辽宁养老服务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的全国交流平台。沈阳举办了十一届中国(沈阳)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大连市举办了十九届大连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鞍山举办了两届老年人产品用品博览会等,今年6月我省还将举办首届东北亚国际银发经济博览会,在深化养老服务国际合作、养老服务产品用品推广、养老服务行业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支持签约合作,发展居家医养。省卫生健康委从多角度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一是指导支持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合作。目前,全省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签约服务达2600余对,已经实现省内养老机构全覆盖,为养老机构提供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上门巡诊等服务,做实合作机制和内容,提高医养结合签约服务质量。加强医疗、养老资源共享,在构建“一刻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中,推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布局、资源共享。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依法依规在养老服务机构设立医疗服务站点,提供嵌入式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发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省卫生健康委与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启动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鼓励引导医疗卫生、养老等乡镇社区服务机构,改扩建一批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十四五”时期,各地投资3117万元建设8个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老年人纳入家庭医生签约重点服务对象,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率74.7%,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65.16%。现有1371个中医馆覆盖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等中医药服务。共审批互联网医院126家,在线开展呼吸、心血管、内分泌、营养、心理等多病种诊疗服务;247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2024年累计服务3.97万人次,将医疗机构内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居家,惠及更多高龄或失能老人。
(三)洞察银发需求,文旅融合惠老。省文化和旅游厅充分挖掘文化和旅游资源潜力,一是深度体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与生活是养老族旅游需求的新趋向。许多老年人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兴趣,愿意花费更多时间深入了解目的地的文物古迹、民俗风情。针对这一需求,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引导旅游企业设计专门的深度游产品,并安排专业人员为银发族进行详细讲解来满足其需求。二是设计制定养老族精品旅游线路,让老年人享受惬意旅行。随着老年人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旅居养老、家庭同游、老年文化成为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省文化和旅游厅将针对老年人设计、制定、发布、推介若干涉老精品旅游线路。线路涵盖省内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自然风光、民俗民情,景点线路须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及身体状况等。三是健康养生是养老群体旅游需求的重点之一。引导鼓励旅游企业结合健康养生元素推出温泉疗养之旅、中医保健旅游、养生度假休闲游等旅游线路。在行程安排中,可以融入适量的健身活动,并搭配健康饮食,让老年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四是舒适与安全是银发群体旅游的核心诉求之一。引导旅游企业为老年人出游提供宽敞、舒适、便捷的交通工具,并安排合理行程,防止其过度劳累。引导旅游企业加强对旅游目的地医疗设施的了解与对接,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提供医疗救助服务。加大力度做好老年旅游产品的精心设计。
(四)营造适老环境,优化文旅服务。省文化和旅游厅加大力度改造提升适老化旅游环境,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与文化和旅游部沟通,推动银发旅游列车等政策尽快实施,服务好中等收入群体特别是乡村老年群体中的潜在客源,使其成为扩大旅游消费的生力军。二是强化多元旅游供给。老年旅游需求具有多样化、个性化、分层化特点,通过政策激励和企业创新协调推进,建设分层次、多业态、全链条的老年旅游产业生态,解决在售旅游产品不合适、需要的旅游产品买不到等问题。三是推进适老化改造。老年群体出游仍面临安全担忧、数字鸿沟等诸多因素限制。完善相关政策举措,全面精准推进适老化改造,健全投诉举报机制,防范和整治市场欺诈行为,保障出行安全,完善无障碍公共服务设施等,重视老年友好型数字化社会建设。
(五)聚焦银发需求,提升服务质量。省文化和旅游厅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引导旅游企业提高旅游服务专业性和针对性。一是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升。鼓励引导旅游从业人员接受专门的老年服务培训,学习与老年人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了解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和心理特点,以便提供更加贴心周到的服务。二是提升便老服务。鼓励引导旅游企业建立老年人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旅游目的地天气、医疗、交通等信息查询服务,方便老年游客及其家人提前做好准备。三是完善老年人旅游服务标准。联合协调相关部门高效处理涉旅投诉与纠纷,维护银发族合法权益。
(六)加强人才培训,落实奖补政策。省民政厅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一是出台综合措施文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在拓宽养老服务人才供给渠道、加强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养、优化养老服务人才使用管理、健全养老服务人才评价机制、做好养老服务人才保障激励等5方面提出了15条具体措施,形成我省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制度设计。二是加强技能培养培训。2024年省级组织培训养老服务监管人员、养老机构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5800余人,培训储备养老护理职业技能骨干人才80人。三是加大人才奖补力度。各市落实新调整的专业人才入职养老服务机构补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55名养老专业人才给予补助147万元,吸引更多专业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机构,稳定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四是推进加强保障激励。举办全省民政行业(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省赛前三名选手均在全国赛项获奖,1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赴江苏省学习考察了养老护理人才职称评审经验,积极协调卫生健康和人社部门支持探索先行。引导符合条件的国赛获奖选手建立了全省第一家市级养老护理技能大师工作室,传帮带一批养老护理技能人才,发挥养老服务教育教学实践和专业领域研究方面的引领作用。
(七)实行等级评定,提高服务质量。2022年6月,省民政厅制定下发《关于全面开展全省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的通知》,2024年8月,制定下发《辽宁省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对全省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安排,明确了评定对象和条件、组织和职责、程序和要求、回避和复核、监督管理等内容。省民政厅负责五级养老机构的评定工作,市以下负责四、三、二、一级的评定工作,制定了工作规程、成立了评审组织、建立了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专家库。参加现场评价的专家全部签订“评价承诺书”,采取一看二查三问四测的方式,现场调阅查看相关资料、实地查看环境、设施设备、运营管理、服务及实地测量,对养员、工作人员询问和服务满意度问卷测评等手段进行量化评价。目前,全省共评定出等级机构1318家,其中五级机构14家。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将积极吸取和采纳您的建议,在推进辽宁省旅居养老高质量发展方面下功夫,一是鼓励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参评“辽宁优品”,提高辽宁省旅居养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持续推进医养结合,各级民政部门将加强与卫健、医保等部门的联合,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设施统筹规划、毗邻建设,鼓励养老机构依法开设医院、诊所(室),做到服务有效衔接、互相嵌入。三是持续加强对养老服务技能人才的培养,以深化产教融合为手段,推行现代学徒人才培养及育人体系,实施省市县三级人才培训制度,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水平。四是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贯通协调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构建养老服务事业产业发展三方协同机制,强化有力有效的养老服务要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