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第1431403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09日
- 编辑:辽宁省民政厅管理员
- 来源:厅办公室
杨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一是健全完善政策体系。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辽宁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发布了《辽宁省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我省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二是做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向全面推开的过渡。盘锦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截至2024年底,盘锦市长护险参保人数57.1万人,享受待遇人数5521人,累计享受待遇人数7952人,人均待遇支出1867元/人/月;长护险基金累计收入4.75亿元、支出2.32亿元、结余2.43亿元。已有48家服务机构纳入长护险定点管理,护理服务人员达到2900余人,有11家商业保险机构相继参与长护险经办服务。省医保局按照国家明确的长护险制度政策框架要求,围绕已制定出台的配套文件,结合我省实际,逐一研究细化落实措施,切实做好改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三是稳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作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顺利实现全国统筹,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连续提高,有效保障了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四是持续优化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牵头印发《2024年奋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促进辽宁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辽宁省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支持银发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对积极开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业务,大力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等工作提出了要求。
(二)发展多元养老服务。一是推动养老机构建设。落实扶持养老机构发展的补贴补助、税费减免等政策。下拨运营补贴、责任保险补贴等省级补助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养结合型、护理型、嵌入式、旅居式、候鸟式等多业态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养老机构发展到2414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469家、民办养老机构1945家。二是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在乡镇(街道)层面建设布局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921个,在村(社区)层面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站点1.4万个,因地制宜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机构776家。我省成功推荐抚顺市获评2024年度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提升行动项目地区,组织锦州、本溪、丹东市通过2022、2023年度提升行动项目验收,推荐大连、辽阳、盘锦、阜新市争取2025年度提升行动项目。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残联联合印发《辽宁省2024年度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方案的通知》,按照户均2000元标准补助各地实施1.5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三是推动医养结合服务发展。印发《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鼓励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卫生机构,优化审批登记流程,对养老机构内设的诊所、护理站等,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对举办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的实行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目前,全省83家养老机构按需设立医疗机构,107家医疗卫生机构延伸开展养老服务。四是发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等部门联合启动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鼓励引导医疗卫生、养老等乡镇社区服务机构,改扩建一批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十四五”时期,各地投资3117万元建设8个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审批互联网医院126家,在线开展呼吸、心血管、内分泌、营养、心理等多病种诊疗服务;247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2024年累计服务3.97万人次,将医疗机构内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居家,惠及更多高龄、失能老人。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育。引导有条件的高校和技工院校针对我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实际需求,积极推动养老、护理、康复等相关专业设置,加大人才培养规模。全省现有15所本科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管理、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7个本科专业,专业布点35个;有24所本科、高职院校开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等12个高职专科专业,专业布点67个;有20所技工院校设立了老年服务与管理、护理、健康服务与管理等养老产业相关专业。加强医药卫生类课程体系整体设计,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素养有机融合,培养医疗护理行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产教双方在人才培养、技能培训等方面的资源精准匹配及深度对接合作,实施校企协同育人,不断增强养老护理服务相关人才的适应性。二是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力度。省民政厅牵头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鼓励各地市因地制宜开展政校合作,建设养老护理职业培训示范基地12家。依照职业技能和岗位实际需要,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2024年度全省培训养老服务从业人员34543人次。2025年《辽宁省经济社会若干领域稳增长惠民生政策举措》明确提出,对养老、家政、康养、照护领域急需紧缺的职业(工种),培训补贴上浮10%。省人社厅会同省财政厅将养老护理员、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等纳入全省第一季度急需紧缺技能类职业(工种)目录,引导全省优质培训资源、培训对象集聚。三是提高养老从业人员待遇水平。省民政厅等4部门对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机构补助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放宽了专业、毕业生入职年限等限制。省民政厅与辽宁电视台生活频道制作的《夕阳辽歌》专栏播出《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 让夕阳更红朝阳更美》等专题节目。省民政厅门户网站开设养老服务“人物风采”版块,宣传养老护理人才的先进事迹。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人才职业尊崇感和社会认同度。
(四)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一是广泛开展老年心理健康宣教活动。组织医疗机构在“敬老月”、老年健康宣传周走进养老机构、老年大学、社区(村)开展老年心理健康讲座、义诊等主题活动。二是开展老年心理关爱行动。2022-2025年在全省范围内选取100个社区(行政村)开展关爱行动,到“十四五”期末全省14市每个县(市、区)至少一个社区或村设有老年心理关爱点,对关爱点常住65岁及以上老年人,重点面向经济困难、空巢(独居)、留守、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早期识别和随访管理。三是开展必要的干预和转诊推荐。对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结果显示正常的老年人,鼓励其继续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并积极带动身边老年人共同参与社会活动。对评估结果显示轻度焦虑、抑郁的临界老年人,指导患者及家庭照护者开展必要的心理干预,及早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对评估结果显示疑似存在认知异常或中度及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危老年人,推荐到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或医疗卫生机构心理健康门诊就医。四是举办文体活动。省(中)直有关单位举办了辽宁省首届老年歌手大赛、辽宁省第九届老年人运动会、辽宁省第十八届群星奖评选大赛等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全省各级广播电视台推出了形式多样的老年类节目,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二、下步工作
我厅将继续牵头发挥好省老龄委的议事协调作用,协调省(中)直有关单位持续发力,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一是夯实基本养老服务,按时足额发放各种津补贴。发挥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作用和基本养老保险的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作用,促进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年金、个人养老金产品和其他适合老年人的金融产品。加快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在辽宁落地,让更多的失能老年人享受到政策福利。二是完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不离家”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政策支持,形成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加强养老服务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欺老虐老行为。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的积极作用,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三是持续加强对养老护理服务领域人才的培养,推动院校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建设,为我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人力供给和支撑;畅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晋升通道,加大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典型褒扬力度,推动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待遇水平和职业认同感。四是持续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持续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疏导和关爱服务,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通过老年教育、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衷心感谢您对全省老龄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