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科技赋能智慧居家养老发展的建议》(第0272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0日
- 编辑:辽宁省民政厅管理员
- 来源:厅办公室
赵楠委员:
您提出的科技赋能智慧居家养老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综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税务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2024年,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295万人,占常住人口29.4%,人口老龄化程度位居全国首位,具有基数大、增速快、失能化、空巢化等特点。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既是涉及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随着居民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养老观念更新,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强化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的基本养老服务,健全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取得一定成效。
一、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服务网络全域覆盖
(一)机构养老提质扩容。截至2024年底,全省各类养老机构达到2414家,床位21.12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63家公办养老机构实施了以公建民营为重点的运营机制改革。398家养老机构开展了延伸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沈阳养老产业集团、大连康养集团、大连德泰健康养老、盘锦辽河养老等国有企业先后成立,泰康沈园、华润润馨汇等高品质养老机构落户辽宁。
(二)居家社区服务便捷可及。实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已建成县域示范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14个,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579个、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42个、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站点)1.4万个,各类设施连点成线、聚线成网、可感可及,初步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培育了万佳宜康、仁爱畅晚、德澜医养、幸福爸妈、老爸老妈等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三)稳妥推进老年助餐服务。2024年3月,经省领导两次审定,省民政厅会同13部门印发《辽宁省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各市结合实际细化政策措施,通过实施分类补助,因地制宜地规划布局老年助餐服务设施,探索各具特色、灵活多样的老年助餐服务,稳步提升老年助餐服务覆盖面和质量,破解居家老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省级下拨老年助餐服务补助资金,支持各地开展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助餐服务。组织实施2024年社区长者“舌尖幸福”慈善项目。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老年助餐服务政策,准确传递党和政府惠民利企举措,提高群众特别是特殊困难老年人对助餐服务点位和政策的知晓率,使老年人就近就便选择就餐方式。全省老年助餐服务机构发展到776家,日均服务老年人1.5万人次,总结梳理7种“X+助餐”模式,陆续向民政部推送了8个典型案例。依托全省困难群众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积极总结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经验模式。
二、丰富适老化产品供给,打造智慧化服务场景
(一)积极推进智慧养老服务。争取沈阳、丹东市为国家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建设试点。积极开展“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搭建全省统一的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9个地市已开发运营市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省内12户企业、17款产品纳入国家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沈阳东软熙康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沈阳市华研电子有限公司等9家养老服务企业获评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单位,持续发挥引领作用。
(二)制定数字技术适老化工作方案。省通信管理局联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辽宁省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部署3方面重点任务9项具体举措。开展“数字适老中国行”活动,宣贯《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解读相关政策文件,组织各基础电信企业围绕政策宣贯、调查研究、服务升级、技能教学、技术共享、惠老专场等6项内容积极推动数字技术适老化走深向实。
(三)丰富数字技术适老化产品供给。辽宁联通推广联通看家等数字化产品,为老年人提供“跌倒看护”“智能提醒”等智能服务,形成“终端+云存+AI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满足现代家庭对老年人看护的需求。辽宁移动推出超级SIM守护宝产品,供用户随时掌握家中老年人的位置,定时发送吃药或血压监测等信息,同时提供电信反诈提醒技术,快速中断诈骗电话,保障老年人的信息通信安全。辽宁电信推出天翼看家、“AI守护”等家庭看护产品,满足爱老护幼、看家护院等场景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安全的居家环境。以及打造5G+智慧养老综合监管一体化平台,为居家养老提供更加安全、便捷、智能的新模式,积极推动1200户经济困难老人进行适老化床位改造,满足居家养老基本需求。
(四)增强数字技术适老化服务可及性。加快推进农村及偏远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覆盖水平,推进5G网络逐步向农村拓展覆盖,2024年全省新建5G基站3.1万个,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达到100%,提前完成辽宁省“十四五”信息通信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聚焦“数字适老中国行”活动,结合电信服务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及公益讲座,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推出爱家健康、血糖仪等产品,将数字适老、助残服务带到社区、乡镇一线。
(五)提升数字技术适老化服务水平。推动各基础电信企业围绕电信业务全流程、全环节提升服务水平,在线下营业厅设置爱心专席、爱心驿站及无障碍通道,为老年人提供辅助器具及优先办理、上门办理等服务,提升办理感知,各基础电信企业自营门厅爱心专席覆盖率超过99%。畅通老年人诉求响应通道,各基础电信企业客服热线针对老年人,实现“一键直连”服务,跳过语音提示和数字选择等操作环节,极大解决了老年人接入人工客服难的问题。推动省政府门户网站、省残联及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网站、APP已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上线关怀版模式,简化展示页面,让老年人、残疾人看得清、听的明、能理解、会操作。推动各基础电信企业推出适合老年人通信消费特点的“孝心卡”等专属优惠套餐,提供骚扰电话拦截、视频通话加字幕等特色功能,在满足老年人各类使用需求的同时,更保障老年人使用数字技术产品与服务的安全性。
(六)拓展物业服务范围。省住建厅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与城市社区治理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在做好基础物业服务的基础上,探索“智慧物业+生活服务”模式,为家政服务、居家养老等生活服务提供便利,着力构建线上线下生活服务圈,连接居住社区周边餐饮、购物等商业网点,为居民提供社区养老、老年助餐等个性化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服务需求。
三、全面落实扶持政策,支持多业态发展
(一)落实落细优惠政策。在新建城区和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补齐养老服务设施工作中,支持养老机构和老年助餐服务设施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生活性服务业资源统筹利用、共建共享。对社区养老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同时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承受房屋、土地用于提供社区养老免征契税;为社区提供养老等服务的机构自有或其通过承租、无偿使用等方式取得并用于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按规定免征不动产登记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费用。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和老年助餐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全面落实扶持养老机构发展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责任保险费补贴等政策。“十四五”期间累计发放民办养老机构运营补贴资金、养老机构责任保险费补贴资金3.69亿元。
(二)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积极发展医养结合型、护理型、嵌入式、旅居式等多业态服务。在各项政策的拉动下,中国康养集团、国药集团、华润集团、泰康人寿等国内知名企业进驻辽宁养老板块,涌现出沈阳养老产业集团、大连康养产业集团、万佳宜康、幸福爸妈、辽河康养等本土养老服务品牌,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进一步发展,持续培育“辽宁优品”品牌。
三、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一)职业培训体系完善。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十四五”期间全省累计培训养老服务从业人员13万人次。在全国率先建立3个省级老年人能力评估示范培训基地,培训老年人能力评估师337人,全部通过国家标准考试,通过率达到100%。建设市级养老护理职业培训基地12家。鼓励相关企业、机构开展养老护理等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及评价,培训补贴标准上浮10%。
(二)职业发展渠道畅通。鼓励养老护理员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持证上岗率达到50%。优化专业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机构补助政策,放宽入职年限和岗位要求,优化补贴发放方式,累计为79名养老专业人才奖补264万元。建立全省首个市级“养老护理技能大师工作室”,以老带新、以弱带强,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沈阳、鞍山、抚顺等7市签署养老服务一体化协议,实现服务标准互通、人才流动互认、资源共享互补。
(三)职业能力梯队发展。通过国家和省级媒体宣传养老护理员工作,中央电视台中央一套《青春匠心》节目专题报道我省90后护理员“全国技术能手”事迹。举办四届省级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选拔出的优秀人才获评“全国技术能手”1人,全国比赛三等奖以上3人,获评“辽宁技术能手”“辽宁五一劳动奖章”1人,掀起比学赶超、拼技能、争一流的热潮。
四、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推动规范化发展
(一)出台体系建设三年规划。2025年3月,省民政厅会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辽宁省养老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三年规划(2025-2027年)》(辽民监函〔2025〕29号),推动出台一批急需、管用的标准,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业标准体系,引领养老服务质量整体提升。
(二)承担国家民政行业标准研制。推荐文喜(辽宁)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本溪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辽宁省养老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首次联合承担了民政部立项民政行业标准《养老机构防噎食服务规范》,将辽宁标准上升为全国民政行业标准。
(三)制修订丰富辽宁地方标准。制定了《辽宁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实施《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风险防控规范》《社区养老服务与管理规范》《示范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规范》《示范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基础服务规范》《失能老人生活照料服务规范》等11件省地方标准。开展8个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养老服务专项)创建。
虽然我省在科技赋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区域间发展不均衡、服务供给体系待完善等问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采纳您的建议,提出落实措施如下:
(一)贯通三类养老服务形态。满足大多数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支持引导老年人家庭按需实施适老化改造。将配合省商务厅举办全国家居焕新季启动活动暨辽宁以旧换新发布活动,遴选优质企业现场分享经验并征集居家适老化改造企业采取消费场景沉浸式打造移动快闪形式展现辽宁家居焕新新场景,营造全国家居焕新良好氛围。培育和发展专业化上门服务机构,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为老年人就近就便提供助餐、助医、助浴等“六助”服务。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场型三类养老机构。深化公办养老机构委托运营、转为国企等体制机制改革,在做好兜底保障基础上,空余床位向社会开放,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
(二)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持续推进互联网应用改造。持续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要求,聚焦新闻资讯、社交通讯、生活购物、医疗健康、金融服务、学习教育、交通出行等领域,推动更多的网站、APP及小程序开展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确保老年群体能够顺畅地使用各类线上服务。推动智慧养老场景拓展,推动各基础电信企业利用5G、物联网、AI等技术,积极探索智慧养老场景应用。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老年人居家环境的实时监测,保障老年人居家安,为个性化养老服务提供数据支持等。加强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推动各基础电信企业加强与各类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沟通与合作,深入了解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需求,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定制化的通信解决方案,协助养老服务机构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助力养老服务机构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我省2024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聚焦人才“引、育、评、用、留”关键环节,推动养老服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省、市、县分级培训从业人员。以深化产教融合为手段,推行现代学徒人才培养及育人体系。引导具备条件中高职及大中专院校筹备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推动学校与优秀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人才奖补、褒扬激励等政策,吸引专业人才到养老服务领域就业创业。执行国家即将出台的养老服务师职业资格制度,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转换通道。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纪律作风与职业道德教育,依法落实从业禁止。加大对养老机构服务价格、服务质量、服务项目等宣传和对养老服务人才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的报道,引导全社会尊重养老护理员的劳动创造和社会价值,切实提高社会对养老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可度,有效提升养老人才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
感谢您对全省智慧养老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