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新时代民政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

  •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1日
  • 编辑:辽宁民政
  • 来源:审批处

辽民发〔2021〕40 

各市民政局,沈抚示范区社会事业局;厅机关各处室、省福利彩票中心、省民政事务服务中心: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民政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新时代民政法治建设的意见》(民发﹝2021﹞76号,以下简称《意见》)有关要求,深化新时代全省民政法治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关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纲领性文件,是党中央为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国民政法治工作会议和《意见》是民政领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际行动纲领,是民政部对新的历史方位下民政事业发展法治化进程的全面系统谋划。 

  各级民政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到民政法治建设全过程各方面。要认真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各项任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统筹推进,以提升民政法治化水平为主线,以加强立法为重点,以强化依法行政为关键,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推动新时代新阶段民政法治建设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要深刻领会全国民政法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通过全面深化“十四五”时期全省民政法治建设,实现民政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完备,民政部门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升,民政普法更加扎实有效,民政法治保障更加健全,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进依法治省,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突破作出新的贡献。 

  二、健全民政法规制度体系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紧紧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紧扣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增强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努力构建更完备更成熟定型的全省民政法规制度体系,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 

  (一)实化细化上位法规定。对具有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层面政策依据的,及时跟进协调人大、政府制定、修订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配套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提请党委和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实化细化上位法规定,确保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家政策能落实、真管用。 

  (二)大胆探索地方立法。对国家层面尚未立法又亟需规范的,积极先行先试,推动人大、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为全国性立法创造经验。鼓励各地民政部门及时就民政立法工作向同级地方人大、政府请示汇报,在立法权限范围内大胆探索,为全省性立法奠定基础。 

  (三)结合实际开展制度创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彻落实民法典,重点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领域必备、急需的制度创新创制,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儿童福利、殡葬管理和养老服务等领域综合监管、联合执法和容错纠错政策制度,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四)“一事一议”补充完善政策。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民政法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没有形成正式制度之前,针对特事特例,善于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形成单项措施文件,补充完善制度,提升民政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水平。 

  三、推进民政职能转变 

  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加快职能转变,把该管的事务管好、管到位,基本形成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法治保障的民政职能体系。 

  (一)严格依法履行职责。依法编制和公布民政部门权责清单、行政许可事项清单、证明事项清单,严格清单管理,适时动态调整,并自觉接受监督。加强相关标准化建设,实现同一事项的规范统一。强化依法决策意识,健全依法决策机制,防范因决策失误引发社会风险、造成重大损失。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确保所有重大行政决策都遵守法定程序。重视决策执行、评估和监督,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制度。严格落实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违反决策程序、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严格追究责任。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法治机构要严格审核把关,不得以征求意见代替合法性审查,对国家尚无明确规定的探索性改革事项,可以明示法律风险。 

  (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决防止以备案、登记、行政确认、征求意见等方式变相设置行政许可事项。推进殡葬管理领域“证照分离”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结合民政业务特点,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制定简明易行的监管规则和标准,加大社会组织、社会救助、殡葬服务、养老服务、康复辅助器具、慈善事业、地名管理等领域监管力度。健全完善社会组织、慈善捐赠、养老服务、婚姻登记等领域信用惩戒和修复机制。加快建设服务型民政,完善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一窗受理、自助办理等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效能。积极推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推行民政公共(便民)服务。完善民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移动端建设及应用,实现更多民政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掌上办”、“一次办” 

  (三)提升依法预防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突发事件,依法制定民政领域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指导民政服务机构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日常应急演练,健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调查评估等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对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引导和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应对,推动村(社区)依法参与预防、应对突发事件。完善社会组织、慈善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激励保障措施。 

  (四)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实施民政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及时总结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适时上升为法规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切实防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非禁即入”。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常态机制,及时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四、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 

  坚持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着力实现行政决策、执行、组织、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 

  (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大力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做到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全部公开到位。重点做好财政预算决算、重大项目批准和实施、“三公”经费支出的信息公开。加大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公开力度。强化社会组织、社会救助、殡葬服务、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慈善事业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提高政务信息发布权威性和时效性,主动宣传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依托民政网站平台、新媒体,加大政务信息网络公开力度。全面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办理质量,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理信息需求。 

  (二)统筹形成监督合力。推动民政领域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做到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规范问责、精准问责、慎重问责,既要防止问责不力,也要防止问责泛化、简单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以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容错纠错机制为样板,探索建立健全民政领域各方面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切实调动各级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充分支持从实际出发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三)依法开展行政复议和应诉。严格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及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认真落实行政复议决定书网上公开制度,持续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质量。各级民政部门要落实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要求,继续办理完结改革实施前已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改革实施后,按要求履行告知、参与等职责。加强和规范行政应诉工作,贯彻执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支持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切实履行生效裁判。支持检察机关开展行政诉讼监督和行政公益诉讼,主动履行职责或纠正违法行为。认真做好司法建议、检察建议落实和反馈工作。 

  五、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坚持问题导向,完善程序、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着力提升民政执法水平,努力使民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民政执法的满意度。 

  (一)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按照行政执法类型,制定和完善民政领域行政执法程序规范。全面梳理、规范和精简民政领域执法事项,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一律取消。全面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分类制定民政领域行政裁量基准指引。严格落实告知制度,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陈述、申辩、提出听证申请等权利。 

  (二)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聚焦与人民群众、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关系密切的行政执法重点领域,履行执法责任,加大执法力度,治理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对群众反映较多的殡葬服务、社会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专项整治,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曝光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对潜在风险大、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强化源头治理,加强日常监管和执法巡查,预防化解违法风险。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三)创新行政执法方式。鼓励各地民政部门结合实际进一步推进民政行政执法改革,探索通过加强民政部门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将民政执法相关职责纳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综合执法范围或依法委托综合执法机构承担等方式,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执法效能。推进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在非法社会组织打击、殡葬管理、养老服务等领域先行先试,着力解决基层民政执法人员少、力量弱、部门间职责不清等问题。加强以案释法,落实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 

  (四)推行包容审慎执法。充分考虑民政执法对象特殊性,依法做到法理情相融,在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最低生活保障、殡葬服务等涉及特殊群体领域,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方式,努力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容,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各级民政部门根据法定职责,制定本部门行政执法免责清单,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或者从轻、减轻处罚。 

  六、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 

  依法加强社会组织、城乡社区与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治理,推进依法治理与法治宣传教育深度融合,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有机统一的良好氛围。 

  (一)深化社会组织依法治理。全面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确保社会组织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推动社会组织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依法完善内部章程和议事机构,增强依法办事观念,防范化解风险。加强对社会组织负责人相关法治培训,不断强化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健全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规范社会组织涉企收费,加快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常态化开展非法社会组织打击工作,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二)深化城乡社区依法治理。依法加强村(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健全村(居)民自治机制。指导村(社区)依法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配合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等相关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作用,完善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三)依法构建治理联动机制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坚持党建引领,立足社区实际,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赋能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发挥和利用社公益慈善资源,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四)深化民政法治宣传教育。明确民政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内容,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突出宣传宪法、民法典,深入宣传涉及民政的法律法规,加大新出台民政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升法律法规知晓度和法治精神认同度。通过加强教育引导、推动实践养成、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等措施,提升民政干部职工和服务对象法治素养。充分调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参与民政普法积极性、主动性,壮大普法队伍,发挥社会力量公益普法宣传作用。充分发挥新技术新媒体作用,提高民政普法针对性实效性。 

  七、切实加强法治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民政部门要把推进民政法治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统一领导、统筹协调,明确“十四五”时期本地区民政法治建设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及时研究解决民政法治建设重大问题,及时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各级民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主动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抓好各项重大任务落实。认真组织实施《辽宁省民政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扎实推进“十四五”时期民政普法取得实效。加强民政法治理论与实践研究,强化正向舆论引导。 

  (二)加强队伍建设。适应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要求,注重法治人才培养,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政治过硬、业务精通、能力突出、作风优良、人民满意的民政法治队伍。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法治素养高的人员调整充实到民政法治工作岗位,加大业务岗位与法治岗位间干部交流力度。强化执法人员管理,以提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为重点开展培训,确保每人每年接受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的课时数量。完善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队伍建设,发挥其在立法、行政决策、复议应诉、重点难点法律问题研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教育培训。各级民政部门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法治学习,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模范。落实领导班子定期学法制度,把宪法、重要党内法规、新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民政法律法规列入各级民政部门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丰富学法用法方式,通过立法调研、执法监督检查、案例讨论、工作研讨等形式,把学习法律与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将法治教育作为干部培训必备内容,提高民政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数字支撑。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促进依法行政,统筹推进民政信息化与法治化深度融合,大力提升民政法治建设数字化水平。探索推行以远程监控、移动监控、预警监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执法模式。持续开展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双公示”,并推送信用信息平台。依托“辽宁互联网+监管”系统平台,实现监管数据互享联通。积极推进智慧执法,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装备的配置和应用。 

  (五)加强考核指导。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三位一体考核制度,在干部考核评价中注重考核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将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民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优先选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能力强的干部。上级民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下级民政部门特别是基层民政部门法治建设指导,注重培育树立民政法治建设先进典型,及时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辽宁省民政厅

  2021年12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