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箱系统
  • 报送系统
  • 无障碍浏览

辽宁省调兵山市

  李继深

  辽宁省调兵山市因境内有“调兵山”而得名。

  “调兵山”,古称刁跸山,是“刁山”和“跸山”的合称,位于城市西北部,属白垩纪隆起低山丘陵。北部“刁山”,雄奇壮美,层峦叠嶂;南部“跸山”林木茂盛,松翠柳绿。两山之间是宽1公里、长3公里的平坦开阔的山沟。沟中终年流水,自西向东汇入辽河。据传说,1125年金军灭辽,并开始进攻南宋,金国元帅完颜宗弼(金兀术),曾在此地屯兵操练、调兵遣将。据传,此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景色清幽,兀术大军在此驻扎期间,在一高台之上设置中军大帐,点兵布阵,组建了“铁浮屠”,操练“神龟八卦阵”,并开始了进攻南宋的激烈鏖战。今在石砬子山上修建了“兀术阁”;在调兵山风景区中的神龟石上修建了“神龟亭”;在金兀术的屯兵之地修建了“兀术古城”。此后,古人将“刁跸山”及周边山脉改称为“调兵山”,以此纪念金兀术的卓越战功和赫赫威名,寓意此地古为兵家调兵遣将之所,今是能源生态之城。

  清初,这里便有关内移民居住,逐年形成村落。1947年以前归属法库县管辖。1958年,在大明镇设立煤田开发处,1965年随着煤田大面积开发,成立了矿务局,总部设在了调兵山,因煤田地处铁岭县和法库县交界处,故定名为铁法矿务局。198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此设置县级行政区,以铁法矿务局名为市名,隶属铁岭行政公署管辖。1984年,国务院撤销铁岭行政公署,成立铁岭市,铁法市更名为铁法区。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铁法市建制,2002年2月,又经国务院批准,铁法市更名为调兵山市。

  调兵山市是因煤而建的新型工业城市,地处辽宁省北部,东南与铁岭县接壤,西北与法库县相邻。市区距省会沈阳104公里,距桃仙机场120公里,距营口港280公里,距大连港420公里。区域总面积263平方公里,总人口23.5万人,城市化率83.2%。全市下设大明、晓明、晓南三个镇,兀术街、调兵山两个街道办事处,34个行政村,26个城市社区。

  调兵山市西部为低山丘陵地貌,平均海拔110~340.5米,自北向南有14座山峰,占区域面积27.9%;东部为冲积平原,占区域面积的72.3%。境内有辽河一级支流两条,王河和长沟河,二级支流一条,新开河,总长度33.26公里,流域面积244平方公里。

  调兵山市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查明矿藏资源10余种。其中,煤炭含量22.59亿吨,占辽宁省总储量的1/3,煤层气含量293.9亿立方米,硅碳石可采储量350万吨。

  调兵山市交通发达,公路总长度达180公里。沈环公路横穿境内,从市区东西穿过;新梨公路贯穿南北,北达吉林省梨树县,南至沈阳新城子区,柏油路实现了村村通。矿区铁路东西贯通,南北通达,东与大青国铁接轨,西抵法库、康平两县,南至王千总堡子,北至大明镇。

  调兵山工业经济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煤炭、采矿、机械、建村、化工、机电、食品为主的工业体系。市工业园区已被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已达50多家。驻调铁煤集团被列为全国500强企业。全市商业、服务业蓬勃发展,有大型商业企业5家,个体私营商户万余家,年商品销售额达50亿以上。调兵山市区域面积较小,人口密度大,耕地面积15万亩,农业以种植、养殖、果蔬产业为主,形成了以宏大肉禽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全市社会总产值达180亿,城市和农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万元和1.2万元以上。

  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调兵山市城市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30余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形成了南北纵向三条、东西横向十几条的城市主次干道。城区住宅建设日新月异,楼房鳞次栉比,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32%以上,园林绿化覆盖率38.39%,人均绿地面积9.03平方米,城市亮化五彩斑斓。西山风景区、兀术古城、明月禅寺、蒸汽机东博览园已成为3A级旅游景点。建市30余年来,调兵山市曾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国家畅通工程优秀管理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辽宁省十大魅力城市”等殊荣。一个充满发展潜力、显示无穷魅力,富强、文明、幸福、和谐、包容的生态城市调兵山在辽北大地上熠熠生辉、前程似锦。

【字体: 【打印】 【关闭】
  • 下一篇:
  • 上一篇:

本网站各类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辽宁省民政厅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办公电话:024-83998446 网站地图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青年大街260号 邮编:110015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818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59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14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