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箱系统
  • 报送系统
  • 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基层信息

辽宁阜新:“小切口”托举困境儿童“大未来”

  ​​作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辽宁省阜新市通过构建多维度困境儿童关爱体系,让8000余名特殊儿童在温暖阳光下茁壮成长。从政策保障到精准帮扶,从物质援助到心灵护航,阜新正以“小切口”撬动儿童关爱“大工程”,用政策温度、社会热度和创新力度,为困境儿童编织一张从“保生存”到“促发展”的立体守护网。

制度创新筑牢保障根基

  “感谢叔叔阿姨送来的助学金,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春节前夕,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旧庙镇小包姐弟收到3000元助学金时的真挚话语,折射出阜新市儿童关爱工作的温度。作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阜新市将儿童关爱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创新推出《阜新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围绕教育、医疗、空间改造等领域制定72项具体举措。同时,以“厚道阜新·心中有你”民生工程为引领,民政、教育、妇联、团委等多部门联动,共同打造了一张覆盖城乡的困境儿童守护网。

  其中,市民政局牵头出台了《阜新市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细化6类工作范本,建立市、县、乡三级联动机制,将8000余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纳入动态管理数据库,确保“底数清、情况明”。2024年,阜新市成功争取中央福彩公益金300万元困境儿童服务保障试点项目,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地区,为精准帮扶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帮扶温暖成长之路

  在阜新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正通过绘本和游戏疗法学习情绪管理;在偏远乡村小学,“向日葵社工”团队通过生存训练营教授急救、防灾技能……这些场景是阜新市“物质+精神”双轨帮扶的缩影。市教育局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实施“5个100%”工程,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入学率、随迁子女入学率等全覆盖,累计为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档案3200余份,开展“周末课堂”“亲情连线”等特色活动500余场。

  针对困境儿童居住环境问题,阜新市同步完成6处“幸福小院”改造,提升儿童生活品质。团市委推出“云端相伴”假期成长陪伴计划,组织高校志愿者为近400名儿童提供线上课业辅导;市妇联“白海豚爱心妈妈”项目发动1596名爱心妈妈结对帮扶2093名儿童,常态化开展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节日陪伴,用家庭温暖弥补情感缺失。

社会协同激活公益动能

  在阜新,关爱困境儿童已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生动局面。市慈善总会联合青年企业家发起“关爱留守 情暖阜新”数字公益活动,累计筹款32.8万元;辽健集团阜新矿总医院为乡村小学义诊,惠及师生数百人;糖尿病医院与儿童福利院建立康复合作机制,定期为孤残儿童体检;青年企业家为特困儿童月月(化名)提供每月1000元资助直至大学,用行动诠释社会责任;公益项目“玉良助学基金”2024年资助学生123名,发放助学金24.6万元;“慈善助学”项目惠及324人,发放助学金97.2万元。此外,“关爱明天——为希望续航”项目为阜彰两县4所困难小学配备爱心体育室,捐赠900套安全可调节课桌椅,总价值达43.34万元。

文化赋能传递城市温度

  阜新市还通过儿童友好城市LOGO征集活动,吸引全国425件作品投稿,并举办“龙娃唱家乡”主题曲传唱等活动,让儿童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角”。市儿童福利院开设钢琴、书法兴趣班,鼓励儿童参与社会实践。市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医教康”融合机制,为残疾儿童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实现教育康复一体化。这些创新探索不仅赋予儿童成长动能,更在全社会营造了“幼有善育”的浓厚氛围。

  “守护儿童不仅是责任,更是城市文明的底色。”市民政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阜新将持续深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儿童为本”模式,让每个困境儿童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阜新市累计结对帮扶儿童超3000名,募集善款超百万元,惠及儿童近万人次。这座厚道之城,正用实际行动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新时代儿童福利事业交出一份温暖答卷。


信息来源:2025年04月15日 民政微语 
 

【字体: 【打印】 【关闭】
  • 下一篇:
  • 上一篇:

本网站各类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辽宁省民政厅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办公电话:024-83998446 网站地图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青年大街260号 邮编:110015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818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59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14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