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开原市是一座具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的城市。全市下辖 3个街道办事处、17个乡镇,18个城市社区、273个行政村,户籍人口近60万,各类优抚对象5300人。现有驻军八家,其中副师级两家,正团级一家,副团级一家,正营级两家,连级两家,是铁岭市的驻军大县(市)。
近几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创建“双拥模范城”的总体部署,以发展地方生产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增强军民凝聚力为宗旨,军民携手同心,政府统筹兼顾,合力推动全市双拥工作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同步创新、同步率先,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新时期军政军民关系,全市双拥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已连续七轮荣获“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一、思想认识到位,高起点谋划双拥工作
坚持强化理念,充分认识新时期双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做好双拥工作的前提。
近年来,开原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牢固树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热诚关心并大力支持驻军部队的改革和建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市长办公会、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支持部队建设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部署开展连创省级“双拥模范城”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抓好落实,切实做到了“五纳入”,把双拥工作纳入市政府的“一把手工程”,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纳入全民教育内容,在全市形成了双拥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配合共同抓,上下结合层层抓的良好局面。
二、组织领导到位,按制度抓好工作落实
坚持加强领导,把双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是做好双拥工作的关键。
成立了由41个相关部门组成的开原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形成了党政军领导挂帅、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行各业共同参与的双拥组织体系。双拥工作责任单位和有驻军的乡镇街也都成立了相应组织,双拥志愿者队伍遍及城乡,在全社会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市的双拥组织和服务网络。制定实行了双拥工作八项制度,即市委常委会会议制度、双拥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军地首长联席会议制度、议军会议制度、双拥活动月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军民共建制度和总结表彰制度。每年在全市“三个文明表彰会”大会上对双拥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极大地调动了各部门抓双拥工作的积极性,使双拥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宣传教育到位,抓常态形成浓厚氛围
坚持舆论引导,深入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是做好双拥工作的基础。
(一)着力占领宣传教育主阵地。根据《辽宁省关于开展公民国防教育达标创新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开展了国防教育达标创新活动,把国防教育纳入副科级干部培训内容。在市六大班子中开展了听一次国防教育课、参加一次“一日兵”活动,每年“八一”组织全市副县级以上领导走进驻开部队体验军营一日兵活动;坚持在学校开设国防教育课,并充分利用开展军训活动、组织参观部队团史馆、清明节到烈士墓缅怀先烈、举办国防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革命传统和历史教育。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国防军训生”活动,近年以来65376部队、93318部队共为开原市中小学训练“国防军训生”8620人。
(二)着力建立传统教育基地。改扩建业民镇安业民纪念馆,项目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设置多媒体展室,陈列安业民烈士遗物,建设420延长米的透视围墙,纪念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安业民。市烈士陵园按照园林化、公园式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改造扩建。集烈士褒扬、传统教育于一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已成为双拥活动的重要载体,先烈精神得到弘扬,光荣传统得以继承。
(三)着力扩大舆论宣传阵地。在双拥活动月利用广播、电视台、出动宣传车,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弘扬拥军的光荣传统,报道双拥工作中涌现的模范人物及事迹。在全市交通要道、乡(镇)驻地和醒目地段,制作、刷写大幅永久性拥军优属标语520多幅,并在“三街三路”设立彩虹门悬挂醒目的双拥标语。于辽宁解放65周年、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在烈士陵园纪念碑前举行了“庆祝辽宁解放65周年暨抗美援朝60周年大会”。2014年9月30日首个烈士纪念日,举办“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大型烈士公祭活动。每年“八一”建军节,举办军民双拥文艺晚会,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在全市营造浓厚的双拥工作氛围。
四、服务措施到位,民拥军加大保障力度
坚持服务保障,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是做好双拥工作的核心。
(一) 强化科技拥军。充分利用地方信息化人才优势,开展送科技进军营、送文化进军营、送法律进军营、送服务进军营的“四送”活动。以提高士兵退伍后的就业技能为目的,以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为切入点,组织市直有关部门深入部队免费开班,为部队培训了415名电脑、蔬菜、养殖等军地两用人才。市委、市政府及公安局、城建局、图书馆等单位联合开展了援建军营图书室活动,共为部队赠送图书价值3万元。
(二)注重实事拥军。“八一”、春节及部队外训期间,市六大班子领导及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走访慰问驻开部队和武警官兵,慰问品折款30余万元。下拨拥军优属活动经费5.25万元。为驻兴开街65376部队无偿提供20亩建设军营用地,省去征地费36万元,给广大官兵创造良好的训练和生活环境。无偿为部队提供练兵和比赛场馆、选派散打队员到部队传授散打技能、为官兵免费体检、讲解疾病预防知识。在93318部队建立法律援助中心联络部,为官兵及家属提供法律援助。现役军人子女择校费减半,对报考重点高中的军人子女降低10分录取。
(三)普及全民拥军。自来水公司、供电局和电视台主动减免驻军部队的水电费、有线电视收视费共8万余元;军粮供应站坚持送粮上门,保证粮食供应;开原市第八中学帮助武警部队维修楼房500平方米;民营企业为驻开65376部队送去电脑七台;王氏眼科专家到驻开93318部队为战士检查送药;交通局、开原高中、兴开街、业民镇、育才社区、联通公司等单位都为共建连队送去慰问款物;气象局、粮食局、实验小学、民主小学等也都到部队开展双拥及联谊活动。目前,驻开部队与驻地单位共结成了24个共建对子,通过共建活动,加深了军民鱼水情。
五、支援建设到位,军爱民军民鱼水情深
坚持拥政爱民,积极支持地方事业发展,是做好双拥工作的重点。
(一)抢险救灾冲在前。2009年发生在威远镇、柴河林场和马家寨的“4.1”火灾,驻开65358部队、93318部队出动官兵890余人次,车辆16台次,在第一时间赶赴火灾现场,与消防官兵扑灭山火近5平方公里,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010年7月20日开原市遭受特大水灾时,驻开部队广大官兵奋战抢险第一线,军民齐心协力夺取了抢险救灾的全面胜利。2014年3月4日,开原市遭遇特大暴风雪,积雪厚度达40公分以上,市内交通处于瘫痪状态。驻开部队出动人员500人,车辆16台,清理积雪近2万立方米。4月14日中固镇赵家沟村与马寨镇山上着火,驻开部队出动1000多人上山扑火,从中午一直到晚上7点多钟,终于扑灭山火,减少了集体财产损失,为夺取抗灾抢险的全面胜利做出了贡献。
(二)扶贫帮困暖民心。驻开部队每年都积极参加地方的扶贫帮困,捐款捐物达5万元。驻开93318部队飞行一大队开展了“少花几元零用钱,用爱心资助特困生”活动。每年寒暑假到黄旗寨中心小学,为贫困学生送学习用品和学费。几年来,共捐赠衣物2千余件,捐款5万余元,资助29名困难小学生完成学业。大队先后被评为“学雷锋先进集体”、“基层建设标兵单位”。武警开原消防中队成立了“许成对教育基金会”,部队官兵每月从津贴中拿出一部分钱资助重点高中特困学生。
(三)重点建设挑重担。近几年来,驻开部队支援地方各种工程建设、公益事业项目140多个,累计出动人员2916人次,车辆235台次,植树63000余株。在训练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驻开部队官兵先后与开原市机关干部共同建成了面积1330亩的“双拥林”。65358部队每年主动承担市区多条主要干道冬季除雪工作,帮助农户抢时播种,保证春耕生产;93318部队组织不同形式的便民服务活动小组,深入学校、社区、敬老院开展为民服务。
六、落实政策到位,双拥优抚安置有新突破
坚持任务落实,狠抓优抚安置工作,是做好双拥工作的根本。
(一)建立抚恤经费自然增长机制,突破优待政策“落实难”。按照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的要求,加大抚恤经费的投入,不断提高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2014年全市共为4600名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金1517.5万元、为490名义务兵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381.04万元、为进藏义务兵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39.2万元,并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保证了各类优抚对象能及时、准确、足额地把抚恤金、优待金和生活补助费领到手中。
(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突破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铁岭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明确了农村重点优抚对象和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残疾退役军人的医疗待遇。全市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全部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及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其他重点优抚对象每人每年门诊药费按1000元发放,住院医疗费按属别的不同分类享受不同待遇。在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费报销的过程中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和优抚补助三项联报政策,使重点优抚对象住院个人不用花钱就能看病,今年共支付医疗费用225.2万元。
(三)严格执行安置条例,突破城镇兵安置及随军家属就业“两难”。严格执行新《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采取安排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安置方法,妥善安置退役士兵。足额安排发放经济补助,促进自主就业。08年-13年共安置重点安置对象78人,同时,通过政策倾斜,将需要就业的13名军嫂全部安排到财政开支的事业单位,解决了军嫂就业问题。
(四)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突破重点优抚对象“生活难”。结合城乡低保扩面和提标工作,优抚股和城乡低保股联合办公,将70岁以上的低收入、家庭有重病患者的优抚对象纳入城乡低保救助范围。遇突发事件的,及时临时救助;住房条件差的,及时给予帮建,使优抚对象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
(五)夯实军休活动基础设施,突破军休干部两个待遇“落实难”。投资300多万元,改建开原市军休干部服务站和开原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综合楼。中心建筑面积840平方米,内设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健身室、休息室、会议室、洗浴室等现代化配套设施,是一幢集会议、培训、娱乐、展示、学习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活动中心为军休干部提供开展政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再培训、经验交流和文体活动的场所,军队离退休干部各项待遇得到了全面落实。
(六)增强政治责任感,突破城乡“征兵难”。市委、市政府每年把征兵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落实,作为检验双拥工作达标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大力宣传《兵役法》、《征兵工作条例》和优抚安置政策的全面落实,激发了适龄青年踊跃报名参军的热情。为部队输送合格优质兵员,保质保量完成了征兵任务,2012-2014年共征兵660人。其中具有高学历的553人。开原市征兵工作先后被铁岭军分区、辽宁省军区、沈阳军区及国防部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编辑:孙璐 审核:周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