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箱系统
  • 报送系统
  • 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经验交流

以人为本 夯实基础 创新工作 全面提高和谐社区建设整体水平

        大东区是沈阳市面积最大的城区,区域面积105平方公里,辖14个街道办事处、112个社区,常住人口91万,社区工作者1441人,社区公共用房平均面积1080平方米。自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大东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把造福全区人民、提高全区人民的幸福感指数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功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胡锦涛、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我区视察,对大东区的和谐社区建设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一、凝聚社会之力——社区和谐之路
        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的基础工作,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区的目标。为动员起更加广泛的社会力量参加到和谐社区建设中来,结合我区实际,创造性地在新住宅区开发进程中实施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居民自治为基础,以开发商、物业公司建设社区基础设施和提供服务为先行的“三位一体”的和谐社区建设新模式,先后组织开发商到全国各地的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地区考察,亲身感受当地社区的和谐氛围,引导开发商主动接受新模式。同时又在具备一定规模和条件的莱茵河畔、东逸花园等楼盘进行试点。同时,对社区活动室、图书室等硬件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建设标准,由土地规划、建设、民政、街道等部门就新建住宅区社区公共用房和公共文体设施建设与开发公司签订社区用房建设协议,并进行跟踪管理。而针对老旧小区建设上,我区结合新老社区毗邻、社区条件相差悬殊的实际,积极探索并推行新老社区嫁接、促进老社区上档升位、共创和谐的社区建设新模式,不断提升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整体建设水平。目前,全区“三位一体”新型社区达到43个,占全部社区总数的48%,东逸花园社区被联合国规划署认证为中国花园小区。
        二、加强硬件建设——社区和谐之基
        为解决制约社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几年来,区财政投入资金2亿多元,通过开发预留、购置、扩建、社区重组、资源整合等措施,使全区社区公共用房平均面积达到1080平方米以上,“一站式”办事大厅、党员服务站、卫生服务站、日间照料站、警务室以及社区活动室、图书室等“一站四室”配套率达到100%。为所有社区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电视、VCD、电话、办公桌椅等硬件设施,在部分社区设立了电子屏和触摸屏,改善了社区办公条件。与此同时,全区不断强化社区卫生环境治理,改善居容居貌,重点推进了绿化植树、楼道粉饰、道路整修、路灯安装4项工程。2年来,在社区内植树8.29万株,绿化社区场地312万平方米,粉饰楼体楼道427万平方米,完成了224个旧住宅小区道路整修、改造,新装路灯1000余盏;全区的小区道路设施完好率达90%以上,社区亮化率达到100%。大东区还鼓励街道、社区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网点,方便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目前,全区发展图书、音像、教育、家政、医疗、劳务中介和日用品配送中心等社区服务网点1260余个,初步形成了10—15分钟的配套生活服务圈。
        三、创新用人机制——社区和谐之本
        我们感到,要全面推动我区的和谐社区建设,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干部队伍。为此,我们在坚持依法选举、民主自治的前提下,建立了社区干部准入制度和社区干部人才库,通过笔试、面试、政审、计算机和组织考核“过五关”的公开招聘方式,把一大批年纪轻、有文化、懂管理、能奉献、热爱社区工作的人才充实到社区干部人才库中来,保证了社区工作者的素质,提高了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目前,全区1441名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为35岁,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达43%,中共党员为37%。为保证社区干部素质的不断提高,大东区每年都举办社区一把手、社区工作者全员业务培训班,重点培训社区党组织建设、和谐社区建设、低保政策及法律法规、社区工作实务、工作案例分析等内容,并请经验丰富、成绩突出的社区一把手现身说法,极大地提高了全员业务素质。
        四、推广特色文化——社区和谐之魂
        大东区结合 “大文化”建设的深化和推广,大东区在各社区均设立了文体活动室,提倡社区居民的自主参与意识,挖掘培育了“市民讲坛”、“七•一”大合唱、“道德点评台”等特色活动,将群众自发活动打造成社区文化和居民自我教育的品牌。同时,根据各社区不同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基础,扶持了一批有专业特长的文化骨干队伍,建立了合唱团、腰鼓队、民乐队、空竹队等文艺团队600余个,开展文体活动达2000余场。本着“资源共享、事务公办、文明共建”的原则,大东区开展了社区区域发展“一体化”活动,把驻社区单位吸收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代表,把社区单位党组织纳入区域党建管理范围,调动驻区单位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积极性,确保可开放服务设施向居民开放率达到90%以上。莱茵河畔、天龙、付家、公务员等社区的文艺爱好者,带领社区居民共同创作了歌颂社区美好生活的社区之歌,极大增强了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莱茵河畔老年合唱团在去年的除夕之夜,受邀成为全国第一支走上央视春晚舞台的社区业余文艺团体,充分展示了大东区居民的精神风貌。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理念,诸如“以人为本、以德为魂、以情辅理、科学发展”的莱茵河畔理念,“资源共享、文明共建、活动共办、难点共解”的永丰理念,“唯、和、吉、品”的观泉苑标识,以及大北桥的“创业”、天龙家园的“倡廉”等特色文化,将社区居民紧紧汇集在社区文化的大氛围中来,成分展示出志存高远、澎湃驰翔的大东精神。
                                                                           (编辑:孙璐  审核:周家权)

【字体: 【打印】 【关闭】
  • 下一篇:
  • 上一篇:

本网站各类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辽宁省民政厅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办公电话:024-83998446 网站地图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青年大街260号 邮编:110015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818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59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14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