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箱系统
  • 报送系统
  • 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经验交流

用行动体现爱心 用真情传递温暖
——青海省『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综述

  乔鹤平

  青海省地处高海拔地区,冬季寒冷又漫长。自去年10月15日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以来,青海省已救助流浪乞讨、务工不着、寻亲不遇等各类遇困群众1058人次,切实保障了他们的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

  千里护送暖人心

  1月4日,化隆回族自治县民政局和巴燕镇派出所民警在开展街面联合巡查时,发现一名男子行为怪异、神思混乱,无法表达自己的身份,便将其送到救助管理站照料。经过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耐心沟通,了解到该男子姓尤,甘肃省临夏县韩集镇人,患有精神障碍。化隆县民政局及时协调公安部门联合将尤某送回家。当家人看到平平安安的尤某后,非常激动,连声感谢化隆县民政局和公安局的帮助,让他们能及时团聚。

  1月28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救助了一名流浪走失未成年人。询问下,工作人员得知他姓韩,12岁,家住循化县清水乡。之后,民和县救助管理站立即联系清水乡政府及韩某家属核实情况,连夜将其护送回家。焦急万分的韩某父母看到儿子被平安护送回家,非常感动,对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连连表示感谢。

  诸如此类的事例还有很多。自青海省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以来,全省救助管理机构共开展15次寻亲服务,劝返232人次,护送返乡50余人次,让受助人员得以及时回归家庭。

  紧急救助显真情

  2022年10月,德令哈市救助管理站接收了新城派出所民警护送来站的男孩陈某。经过询问了解,陈某11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人,父母离异后,他因家庭矛盾离家出走。联系上陈某父亲后,救助管理站得知,由于种种原因,其暂时不能返回德令哈市。面对陈某无家可归的情况,德令哈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协调,将陈某托养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儿童福利院,并安排专职人员日夜陪护。今年年初,陈父到海西州儿童福利院接陈某。此时的陈某已与工作人员产生感情,眼含泪花与大家道别,踏上返乡路。

  同样在2022年10月,兴海县救助管理站接到求助人员李某的电话,自称广东省海丰县梅陇镇人,旅居兴海县长达一年多,目前钱已用完,也没有收入来源,回不了家,想问问能不能帮帮他。兴海县救助管理站立即给他安排吃住,及时救助,次日一早,将他送到西宁火车站,助其归家。

  自青海省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以来,全省救助管理机构进一步健全流浪乞讨人员发现机制,加强与公安、街道及有关单位协同配合,快速响应,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790人次、务工不着人员88人次、走失及其他各类遇困群众171人次、送医救治13人。

  御寒物资送温暖

  西宁市救助管理站依托全市四级救助网络信息平台,为各村(社区)救助服务咨询点储备救助物资、生活物资和御寒物资。加强对车站、在建工地、繁华街道、桥梁涵洞等流浪乞讨人员易露宿地段的日常巡查,对街面流浪乞讨人员耐心劝导,对不愿进入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的人员,提供食品、御寒衣物等生活物资和防疫物资,并留下联系方式。

  1月5日,民和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在街面巡查过程中,经过某村的一处危房时,发现一名中年男性身上盖着单薄的被褥,坐在用旧木柴点燃的火堆旁取暖。经询问得知,该男子姓祁,47岁,家住附近,不需要接受救助,工作人员随即给他发放了棉衣、食物、防疫物资,并联系当地乡镇和村主任一同送祁某回家,妥善安置。

  自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以来,青海省民政部门和各救助管理机构共开展日常街面巡查2976次、夜间巡查982次,为流浪乞讨人员和遇困群众发放棉衣棉被等御寒物资715件,发放食品等生活物品131件,发放口罩等防疫物资7600件,使他们的生命安全和基本权益得到了保障。

  信息来源:2023年03月10日 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关闭】
  • 下一篇:
  • 上一篇:

相关文章

本网站各类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辽宁省民政厅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办公电话:024-23942895 网站地图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青年大街260号 邮编:110015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818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59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14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