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彬
2024年以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以乡村地名命名管理、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地名文化保护弘扬、地名信息深化应用和地名赋能产业发展为重点任务,高质量推进“乡村著名行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强化组织保障
为确保“乡村著名行动”有序推进,郊区构建了“1+5+N”的组织体系,即成立1个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统筹、方案、技术、数据和外业5个专业工作小组,并广泛动员多个相关部门和乡镇参与其中。领导小组组长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各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同时,建立定期会商机制,确保各个环节顺畅衔接与高效协同,为“乡村著名行动”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确保“著名”质量
严抓指导环节。郊区编制工作方案、实施方案、采词库建设标准、地名命名方案等8个专题方案,为全区各部门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南和操作规范。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专项业务培训,提高全区对“乡村著名行动”重要性的认识和业务能力水平。
严抓采集环节。郊区按照应收尽收的原则,做实前期摸排工作,共完成217张村屯和农林场工作底图遥感解译工作。全面采集乡村地名信息,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地。在信息采集过程中,严格落实“跑一次”原则,内外业协同联动,不重复采集、不增加基层负担。
严抓审核环节。郊区建立严格质检核查程序和质量把控机制,坚持“即时反馈、即时整改”的原则,对外业程序端采集到的地名信息实时全面审核。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向采集人员发出通知,并要求现场完成修正。同时,建立问题台账和整改闭环机制,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逐一登记、跟踪和复查,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彻底解决,形成“发现—反馈—整改—复盘”的良性循环。
提升“著名”规范
多方会商机制。郊区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建立“民政+行业主管部门+第三方技术服务团队”问题会商机制。及时解决命名审核、采词库建立、地名保护、工作图绘制、地名采集等问题,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精准调度机制。郊区针对不同任务、不同乡镇存在的难点堵点,采取“点对点”精准调度。通过召开现场培训、远程专题会等方式,及时传达工作要求、反馈工作进展、解决存在问题,确保相关工作顺利推进和高效完成。
倒排工期机制。郊区针对当地冬季气候条件恶劣、工作时间紧迫的实际情况,建立“攻坚百天郊区著名任务”倒排机制,细致划分工作节点和时间表,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全力加快工作进度。通过倒排工期,确保地名采集、标志设立等相关工作如期完成既定目标。
质量把控机制。郊区坚持质量为先原则,建立全方位质量把控体系。以“摸清底数、规范采词、统一设标、规范上图”为目标,采取多种手段对地名信息进行综合检查和专项质量控制。通过内业审核、实地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自查自纠,全面提升数据质量。
信息应用机制。郊区创新工作思路,整合乡村地名信息和旅游资源,规划编制特色旅游路线图,标注景点位置、交通方式、游览时间等信息,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导览服务,提升游客旅行体验,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同时,深入挖掘当地地名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将其融入农产品冠名中,打造特色地域品牌,赋能乡村经济发展,“万庆村水稻”“靠山村粘豆包”“黑通村大白菜”等农产品销量可观,有效增强了产品的辨识度和市场竞争力,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信息来源:2024年09月27日 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