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涟源市三甲乡民政社工站社工走进学校开展读书活动,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李琼摄
罗 玲 吴胜辉
今年8岁的西西(化名),是湖南省涟源市三甲乡的一名困境儿童。父亲入狱服刑,母亲离家未归,西西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以前的西西,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流。民政工作人员和社工入户走访了解到西西一家的情况后,及时帮他们申请社会救助,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社工上门开展心理疏导,和西西聊天谈心,带她一起参加活动,还积极链接资源,帮助西西家改善居住环境。慢慢地,西西性格变得开朗了。
近年来,涟源市民政局聚焦薄弱点、找准着力点,推进各乡镇(街道)民政社工站建设,提升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精准化水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完善机制,促进服务规范化。涟源市民政局强化政策创制,出台推进民政社工站建设相关工作方案,建立完善运行机制。联合志愿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统筹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等力量,盘活现有公共服务资源,推进民政社工站建设。围绕“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等群体,确定服务项目,延伸服务触角,深入开展关爱服务。同时,注重协同联动,依托信息化手段,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聚焦需求,实现服务精准化。涟源市各乡镇(街道)民政社工站聚焦居民实际需求,积极链接资源,精准制订服务方案,为居民解决急难愁盼。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密切合作,组织义诊、义剪等活动。开展“保护成长中的你”“全民防拐,保住童真”“心理咨询进校园”等活动,增强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关爱老人活动,让老年人乐享幸福晚年。帮助残疾人改善居住环境,解决出行难题,提升生活质量。
培育激励,推动服务专业化。涟源市民政局着力提升社工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持续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引、育、留、用”文章,实施专业培训、岗位开发、建立人才库、激励保障等举措,优化人才结构,培养壮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从政策扶持培育社工机构入手,在实践中积累适合本土的社会工作经验。加强本土化的社工人才队伍培养,提升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等能力,增强专业服务意识。
信息来源:2024年12月12日 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