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彦川
在江苏省无锡市儿童福利院,每当院内的阳光特殊教育学校放学后,都会有几名脑瘫患儿经过走廊返回宿舍。虽然他们步伐不稳,但工作人员并不担心他们会因跌倒或碰撞而受伤。
“福利院在设计大楼时充分考虑了脑瘫儿童的特点,走廊有3米宽,为孩子们留足了安全空间。”无锡市儿童福利院办公室主任许珂告诉记者,“助行扶手也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墙上还镶嵌了有助于发展残疾儿童触觉的软硬材料。”
初到无锡市儿童福利院,人们往往会被完善的设施设备所吸引,而深入了解后就会发现,一流的“硬件”背后,福利院在“软件”提升方面同样下了一番功夫,努力用爱心和专业让每一个孩子都绽放光彩。
雁阵计划: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晚上8点,无锡市儿童福利院护理主管李俊芳带领护理员轻轻走进儿童部的宿舍,逐一查看孩子们的情况。宿舍旁边是浴室,护理员会定期给孩子们洗澡,洗完后还会给孩子们涂润肤油,改善孩子们的皮肤状态。
涂润肤油是李俊芳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一个小窍门。由于工作认真负责,而且善于动脑,她还总结出了不少类似的工作方法,比如通过给便秘的儿童揉腹,引导其多喝水,促使其自主排便,减少对开塞露的依赖。
李俊芳的家在福利院老院区附近,福利院搬到新院区后,她每天都要跨城上班。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她喜欢这个集体,甘愿每天“跑长途”。院长陈国梅根据李俊芳的工作表现,将其吸纳到管理团队,并帮助她成为团队的“领头雁”。在李俊芳的带领下,护理部工作的精细度和科学性得到了有效提升。
记者了解到,积极的态度和奉献的精神之所以能够在无锡市儿童福利院蔚然成风,得益于福利院于2018年推出的“雁阵计划”。根据这项计划,福利院建立了10个“雁群”。作为全院的“领头雁”,院党支部带领29名在职党员学习业务、参与管理;作为各自团队的“领头雁”,党员干部向同事传授技能、分享知识,提升基层员工“我要学”“我要做”的积极性。
同时,福利院还坚持利用部分午休时间开展沙龙活动。活动由各部门轮流组织,主要围绕家庭关系、专业发展、团队凝聚等主题展开,有时还链接院外资源,教大家学习做咖啡、甜品等。沙龙活动有效增强了工作人员的归属感,他们有的用空余时间为孩子们理发,有的在家里熬大骨汤请院里的孩子品尝。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福利院里爱的氛围日益浓厚,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主责社工:给孩子及时有效的关爱
在无锡市儿童福利院,每名儿童入院后,都会有一名专职社工全方位代行监护人职责,每周跟进了解和评估儿童的养育、治疗、学习、活动参与等情况。根据这些信息,福利院定期商讨儿童康复训练方案,并由主责社工负责协调具体事务。
小荷与思思就是这项制度的受益者。在小荷被寄养期间,社工范垚与寄养家长李老师夫妇保持电话联系,定期上门探望,并送去孩子需要的衣服、玩具等物品。当李老师夫妇遇到与孩子沟通不畅等阶段性问题时,范垚也及时帮助解决。
小荷升入初三后,由于数理化成绩跟不上,想去学习护理。在与小荷及李老师夫妇深入沟通后,范垚提前联系相关学校,为小荷争取相关优惠条件。最终,小荷顺利被无锡技师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五年制大专班录取。
思思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发育迟缓,在几个月大时被送到福利院。按照以往的经验,福利院的康复师一般会按部就班地做康复,等手术完成后再尝试寻找收养家庭。在与康复师和医生深入沟通后,主责社工小路通过评估认为孩子具备寄养的条件,于是整合运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加快思思的康复进程,并积极寻找寄养家庭,让思思在不到两岁时被顺利收养。
“对福利机构的孩子而言,主责社工承担起了代理家长的责任,可以更及时、持续、有效地关注和回应其基础需求和关键需求,为儿童成长重构结构完整、互动良好的生态系统。”范垚说。
特色育人:帮孩子提升信心和能力
齐耳的短发、洁白的衬衫,坐在轮椅上的小钗面带笑容、目光炯炯。但在几年前,她一度因行动不便、表达困难而感到很自卑。
转变发生在上初中后。在课堂上,“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豪迈的诗句让小钗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注意到小钗的变化后,有针对性地教小钗朗诵技巧,并持续给予她鼓励。渐渐地,小钗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日常康复训练也更加积极主动了。与此同时,老师和社工还积极帮小钗创造机会,让她展示特长、提升信心,帮助她一步步成长为开朗自信的大姑娘。
小钗的故事是无锡市儿童福利院“全方位育人+特色育人”工作的一个缩影。在教育方面,福利院注册成立了特殊教育学校,并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高中和学前教育,实现了基础教育学段全贯通。同时,老师们还精心为院内儿童量身打造生活数学、生活语文、烹饪、烘焙等课程,并通过音乐课、韵律课,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和美感。
在护理部,护理员也潜心修炼“十八般武艺”,想方设法提升护理和康复训练效果,如通过香薰改善脑瘫儿童嗅觉、通过口肌训练让他们学会咀嚼和吞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些重病重残儿童变得开朗、活泼、自信,有的被收养,有的在成年后实现就业,迈出了融入社会的第一步。
“除了福利院里的孩子,社会上也有不少残疾儿童家庭需要康复训练和喘息服务,我们将努力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儿童福利院,为更多有需要的儿童和家庭提供优质暖心的服务。”陈国梅表示。
信息来源:2025年04月01日 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