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念贵
完全借助社会力量,立项开展爱心帮扶,“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从精神上全力帮扶低保家庭成员树立生活信心,全面融入社会……日前,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在营门口、茶店子街道10个社区试点启动三项低保户创新融入社会项目,由社会组织紫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实施,分两大步骤分别针对青少年、老年人以及成年人三类目标群体实施低保户创新融入社会工作。
精准扶贫的创新之举
“成都中心城区,不存在绝对的贫困户,只是低保家庭的成员需要从精神层面进行帮助,全面融入社会。”启动仪式上,金牛区民政局局长罗焕军介绍说,精准扶贫对于中心城区的低保户而言,更需要的是一种对社会的融入技能和心理准备。
金牛区创新帮扶方式,三项各类人群融入城市计划主要是由社会捐赠资金申请立项,引入专业的社会组织,街道和社区负责低保户家庭的确定,以“创新融入社会项目”的方式,切实帮助街道低保户家庭成员树立生活信心,增强生活技能,解决低保户融入社会问题,帮助低保户找到适合自身的就业渠道。
“我们社区13名低保对象,有9名是重度残疾人,他们不仅需要经济资助,更需要人文关怀。”作为一线的社区工作者,营门口银桂桥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勇坦言,三个项目落地生根后,肯定会解放出社区工作者,创新出社区基层治理的新途径,极大地缓解基层的矛盾,让迫切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实惠。
通过社区实践解决具体问题
“项目实施周期为1年,分两大步骤分别针对青少年、老年人以及成年人三类目标群体依次实施。”负责项目实施的社会组织紫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于峰说,经过前期的调研,低保家庭成员的精神面貌是导致他们难以脱贫的桎梏,根据这部分人群诉求的摸底调查,他们急需的是有针对性的青少年低保户融入城市、老年群体人文关怀以及成年人技能提升等项目,而这次的三大项目就是有的放矢,有望通过具体的社区实践解决问题。
本次金牛区启动三项低保户创新融入社会项目在营门口、茶店子街道的10个社区启动,主要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与就业联动制度、教育资助激励机制、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生产帮困、法律援助、“三无”人员供养等机制的实施推进情况以及对低保户家庭的生活现状、心理现状、就业现状等进行全面深入摸底,找出街道低保户家庭普遍规律,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重点救助的方面。
青少年低保户融入城市计划通过带领孩子们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为青少年开展兴趣培养课程与辅导作业,通过绘画培训、城市建设参观、安全讲座、职业体验等方式,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增强孩子们的综合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老年群体人文关怀计划,结合开展“两学一做”的契机,将党员进社区活动与低保户融入社会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服务社区低保户家庭。党员志愿者走进营门口街道社区,通过文艺汇演、爱心义诊、书法绘画培训、党员志愿者一对一定期帮扶等多种形式,为低保户家庭办实事,解决现实困难。中心拟开展人文关怀项目,为老人量身定制一系列活动和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包括文艺演出、爱心义诊、义务理发等,逐渐培养老人的兴趣爱好,逐渐习惯城市生活。
成年人技能提升与灵活就业计划,主要根据成年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组织专业社工对低保对象中有工作意愿的成年人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针对有就业意愿的成年人,尝试利用社区的闲置用房进行社区慈善超市试点,帮助低保户解决实际困难。
(编辑孙璐审核周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