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箱系统
  • 报送系统
  • 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理论研究

婚俗改革既要改得准又要改得好

  陈荣卓

  中国婚俗文化具有悠久性和地域性。据《礼记·昏义》记载:“昏”原文作“昬”。“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主要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繁文缛节,在实践中逐渐演变为与时代不符的陋习。破除婚俗陋习,构建现代婚俗文化,迫在眉睫。这既需要民众自身从理念到行为的彻底转变,也需要国家在治理手段、服务方式、制度保障等多方面、多环节发力,稳步、系统推进。
  2021年9月,重庆市民政局协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司法局、财政局、文旅委、乡村振兴局等12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支持婚俗改革试点工作政策措施清单的通知》,明确了16条支持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具体政策措施,不仅为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也体现了重庆市汇聚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资源和力量,协同推进地方婚俗改革的力度和决心。这一做法的启发和意义在于:一是婚俗改革需要联动部门协同。婚俗改革“破冰”绝非一日之功、单独之举可成。重庆市顺应时代发展之势,积极作为,注重发挥部门协同参与工作机制、调研反馈机制、督促落实机制作用,将婚俗改革纳入乡村治理总体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考虑,多角度、多部门协调推进。二是婚俗改革需要坚持问题导向。重庆市婚俗改革兼顾当下与长远。一方面,抓住改革重点,针对一些普遍性的、与时代发展相违背的陋习进行大力整治;另一方面,积极挖掘和保护优秀婚俗礼仪文化,满足群众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的需求。三是婚俗改革需要坚持软硬结合。婚俗陋习经久固化,是一种深层次的认知和理念问题。重庆市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设立红白理事会,将依法结婚、婚事新办、文明节俭、抵制陋俗等移风易俗内容纳入其中,让群众在自治中革新观念、规范行为。同时,注重指导各级人民法院妥善审理婚姻家庭类案件,做好案件当事人的诉讼服务,以及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等。四是婚俗改革需要打通全环节。重庆市婚俗改革强化风险意识和系统意识。事前注重宣传示范、教育引导群众,事中直接提供服务、整治突出问题,事后给予法律保障,实现从风险预测、宣传、引导、教育到服务、规训、惩治、保障全环节的改革,提升改革成效的整体性和长远性。
  有鉴于此,各地推进婚俗改革,需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在政策制定上,政策要能够反映地方实际,解决地方痛点。“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婚俗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婚俗改革要在“准”上下功夫,要坚持靠前服务,摸清情况,精准施策。二是在政策执行上,好的政策想要发挥出好的效果,必须解决好政策落实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这不仅需要基层党员干部明白当前婚俗改革的意义与方向,积极主动作为,也需要带动社会和群众的共同参与,共建文明婚俗文化,共享文明婚俗文化成果。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信息来源:2021年12月09日 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关闭】
  • 下一篇:
  • 上一篇:

本网站各类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辽宁省民政厅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办公电话:024-83998446 网站地图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青年大街260号 邮编:110015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818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59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14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