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箱系统
  • 报送系统
  • 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外埠信息

南京“十度”打造养老新政

    南京市委、市政府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为契机,全力争创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陆续出台《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的通知》等14个养老政策文件,着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之路。
    一、领导推进——有力度
    1、突出问题导向。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35号文,在民政等多部门调研的基础上,2013年老人节,市委书记杨卫泽不打招呼、不要陪同、不定地点,上车后随机抽点暗访6所养老机构,看现状、摆需求、挖问题、明趋势、定方向,使各项养老政策紧紧扎根百姓实际和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
    2、研究破解路径。如面对养老是政府主导还是引导的问题上,杨卫泽书记要求“用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又如面对养老设施匮乏的现状,要求“在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中,加强养老设施配套建设;建立起市、区共担机制”。应该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仅市领导的调研、考察、批示等就近百次,创造了南京养老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纪录。
    3、出台政策干货。《意见》草拟近一年、数十余稿,仅逐一征求37个部门、11个区的意见就达5次之多,并分别征求市人大、市政协领导意见。市政府办公厅2次召集有关部门,专题会商研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分别汇报都达2次以上,从而挤干“认识论”,突出“操作性”,重在“可行性”,对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如房租补贴、“保基本”政策等均有实质性的干货。
    二、体系定位——有高度 
    南京以争创养老服务业试点城市为起点,以争做养老服务先行区为己任,以率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养老示范名城为目标,高起点定位、全方位探索、大纵深突破。
    1、定位好政府、市场、社会的界限。贯彻落实国务院明确强调的政府基本职能:“保托底、保基本、保公平”,社会:“保供给”,市场:“满足需求”。
    2、定位好事业和产业的关系。既强调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又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注重高端养老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方便可及、价格合理养老服务,满足多层次需求。
    3、定位好机构、社区和居家的功能。明确提出:在城市养老和农村养老上要更重视农村养老,在公办养老和民办养老上要更重视民办养老,在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上要更重视居家养老,在处理自理老人和失能老人上要更重视失能老人的养老。
    4、定位好政府、家庭和个人的职责。政府从建立机制入手,保障好基本人群的基本服务;从公益创投入手,培育发展好服务、评估、培训等各类养老社会组织;从搭建招商平台入手,引进房企、险资参与发展高端养老。家庭从道德伦理和法律层面,履行赡养义务,接受政府组织的养老护理员培训,承担专业化的亲情服务。个人是养老服务的客体,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资源,在此基础上,以基本服务为标准,政府和家庭提供“补差”服务。
    三、目标设定——有梯度 
    1、目标体系梯度。将养老服务目标分为6大类,设立为“333322”共16个指标,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队伍建设分别3个指标,医养融合、养老产业分别2个指标。
    2、目标结构梯度。所设目标既有政府奋斗指标,也有社会和市场类的引导指标,即使是政府的指标,也有综合类的指标和各部门自身的指标之分;既数量指标,又有质量指标;既有时间进度要求,也有项目内容要求;既有硬件指标,又有软件指标;既有必成指标,也有预期和期望指标;既有要求性、考核性的指标,也有改革性、探索性、评估性的指标。
    3、目标实现梯度。既有按国家、省规定必须完成的指标,又在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康复场所建设、每千名老人床位占比等方面高于省定指标,还在医养融合、社区调整养老用房等方面创设指标。
    四、资金补贴——有厚度
    此次养老新政,市、区财政新增投入将超过1亿元。
    1、废、调、立并举。一是废:废除了对机构不分收住人员身体状况的普惠制补贴,取消了自理老人补贴,加大对失能、半失能补贴力度,导向作用明显;二是调:将机构运营补贴调整为护理补贴,补贴的应有之义应是针对老人的“护理”,而不是“运营”本身; 三是立,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房租”补贴。考虑到房租是大部分养老机构的主要成本,市场波动大,为促进机构的良性发展,在市主要领导的督办下,设立了该补贴。
    2、老人、组织、护工兼备。对养老服务实施全方位16项补贴,实施“655”补贴方式,即6项面向老人补贴、5项面向养老组织的补贴、5项面向从业人员的补贴。 
    3、省、市、区共担。省按照省政府39号养老文件规定,安排各类补贴:百岁老人高龄补贴、护理型床位建设补贴、养老护理员资格补贴等。市按照省标准给予配套补贴,并按照市政府126文规定安排补贴:服务补贴、托底补贴、助餐补贴、保险补贴等。区按市定标准按比例补贴,并承担区文件规定的补贴。
    五、重点聚焦——有精度
    1、对象聚集。一是明确基本对象。国务院35号文明确为三无、低收入和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我市具体细化为现阶段重点解决:三无和五保、低保和低保边缘、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70岁以上的计生特扶老人和百岁老人等“五类老人”;二是明确基本标准。居家养老购买服务标准为300—400元,当转为机构时,补贴标准可充抵机构养老费用。三是明确托底保障。三无、五保对象入住机构的费用由政府全额承担;低保“双失”老人入住费用与低保标准、服务补贴差额也由市、区财政全部补贴。
    2、信息聚集。通过实施信息化“五个一”工程,基本实现了服务对象网上评估、服务质量网上监督、服务数量网上统计、服务补贴即将网上发放。即打造“一个中心”——市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中心;整合“一个平台”——各区现有的服务呼叫平台,建立市一级养老服务呼叫平台;建成“一个系统”——养老服务信息系统,与“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网络相衔接;推广“一卡结算”——以“市民卡”为载体,在全市推广使用助老服务卡;建设“一个网站”——南京养老服务网站,为老人提供业务咨询等服务。
    3、信用聚集。建立养老服务信用认证机制。加强养老服务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将养老服务信用认证信息纳入信用体系管理网络。
    六、难点突破——有深度 
    1、深化医养融合。近期先在三方面重点突破:一是养老内设医疗机构低门槛纳入医保定点;二是对康复护理机构实施床日单元结算;三是提高家庭病床报销比例。远期实现从机构到社区和居家养老的全方位医养融合。
    2、深化社区养老。社区必须无偿提供40%以上的办公服务用房用于养老服务,并引入专业社会力量运营。目前,95%以上社区已签订承诺书,场所调整基本到位。
    3、深化优惠政策。我市早在2006年就制定了对非营利养老机构的税费优惠政策,这次市政府文件已将水、电、气、有线电视、电话等方面优惠政策扩大到营利性养老机构。
    七、热点试水——有柔度
    1、长期护理。从2015年起,我市将试水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探索在失能老人等级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护理费补贴标准和资金筹措机制。
    2、连锁经营。由于上位政策规定,民非组织不能连锁,我市正试水养老机构“分头设立、属地管理、一个法人、属地备案”的连锁经营机构。
    3、以房养老。南京虽然没有作为全国试点城市,目前正在与银行、保险公司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联系,打算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拿出一个试点方案。 
    八、资源联动——有宽度
    1、整合部门资源。我市将主要任务、政策措施、重点工作,逐项分解落实到37个责任部门,并明确分阶段完成时限,要求制定实施方案。
    2、整合社会资源。成立了“南京市行业协会联席会议”、“南京市养老服务组织联盟”、“南京市培训组织联盟”和“南京市评估组织联盟”等4个服务团体联盟。
    3、整合产业资源。汇集了11个行业协会、22个养老品牌和市场服务企业、13个培训机构、9个评估机构。目前,在养老院、社会组织开展助餐的基础上,正与有关餐饮企业合作开展连锁化的养老助餐服务。引进10多家险资、房企和国际知名养老集团开展的高端养老服务项目进展顺利,其中法国欧葆庭在我市实施的高端养老康复护理项目明年将投用。
    九、营造氛围——有浓度
    1、新闻发布,让市场都知道。市政府政策出台第3天,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平面媒体、网络、电视、电台等26家媒体参与,我市12349养老服务热线现场连线,社会反响浓烈。 
    2、专题活动,让老人都参与。为让养老政策更加深入人心,我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主城区1—2个街道举办1场、郊区每个街道举办1场的方案,全年举办87场养老嘉年华活动,在全市营造浓厚养老氛围。
    3、全员培训,让业内都掌握。社会组织、中介机构、护理员、负责人、社区、区县民政干部全员培训。
    4、广泛发动,让各方都关心。市人大连续2年将养老服务列入人大审议重要议题,市人大、政协领导每年督办3件养老提案等,均对养老政策出台提供有力支撑。积极开展养老志愿服务,建立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内容的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将发展6万名养老志愿者。
    十、监管机制——有刚度
    1、设施移交监管。为确保养老配套设施落实到位,市政府文件明确,养老设施将“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验收、同步交付,民政部门全程参与”、“住宅小区交付时,按照土地出让合同约定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的产权,一并转交区政府,由民政部门使用和管理”。
    2、机构拆迁监管。近3年,全市因城市建设,拆迁了养老机构70多家,减少床位4000多张。为此,在这次养老政策中,增加了“因公共利益需要拆迁搬离的养老机构应提供相近建筑面积就近帮助其继续经营。”
    3、组织运营监管。一是停发补贴。对运营不规范的,暂停发放补贴;二是吊销许可证。邀请行风监督员、媒体开展暗访活动,对被曝光查实的,有违规行为的,将令其限期整改,直至吊销养老机构许可证。三是严格评估。评估结果与等级评定、政府补贴、奖惩实施相结合。 
    4、加强考核督查。市督查办对各涉老部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和梳理出的问题,开展专项督查督办,对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等行为,按照有关规定启动问责程序,严格责任追究。

【字体: 【打印】 【关闭】
  • 下一篇:
  • 上一篇:

本网站各类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辽宁省民政厅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办公电话:024-83998446 网站地图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青年大街260号 邮编:110015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818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59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14904号